无锡矩形管-多项不足待解决 “由大变强”任重道远
在2018年底,河北省具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已达63家,粗钢产能达2.33亿吨,从业人数近40万人,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河北省钢铁产业规模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发展,但若想实现由大到强还需解决一些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高端产品比例与产业体量不匹配。河北省钢铁产业钢材品种虽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高端产品仅占10%,中高端产品占25%,中端产品占42%,中低端产品占16%,低端产品占7%,即中低端产品总共占了65%,高端产品占全国高端产品的比重明显偏低。同时,省内高端产品在实物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多数钢铁企业的钢材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知名品牌少;高铁所需齿轮钢、轴承钢还不能生产;桥梁钢结构所需的耐候板和汽车、家电产业所需的高档冷轧板、镀锌板和取向硅钢等尚未形成规模,省内长城汽车所需的冷轧板仍主要依靠宝钢和鞍钢供应。
二是产业布局与产业体量不匹配。从地域来看,河北省钢铁企业一是区域集群现象突出,唐山市炼铁、炼钢设备能力分别占全省的50%、53.8%,邯郸市炼铁、炼钢设备能力分别占全省20%、17.34%,这两个城市承担着巨大的环保压力;二是多数钢铁企业区位优势逐渐丧失,目前仍有一半以上钢铁产能分布在城市建成区及周边地区,沿海临港和有资源优势的地区的钢铁产能仅占全省总产能的40%;三是钢材净流出地区,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河北省钢铁企业仅有37.3%的钢材在省内消费,其他钢材都销往省外或出口,这无疑使河北钢铁企业要承担较高的物流费用。
三是装备水平与产业体量不匹配。2018年底,河北省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达71%,100吨及以上转炉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达6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多数民营钢铁企业的高炉容积未超过2000立方米,转炉的公称吨未超过200吨。目前,冶炼设备的大型化已是众多世界知名钢铁企业的基本发展路线,并已被证明是成功的发展路线。因此,河北省钢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装备水平有待大幅提高。
四是创新能力与产业体量不匹配。河北省钢铁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低,特别是在新材料研发投入明显不足;研发机构数量少,高端产品研发人才缺乏;作为钢铁大省,只有河钢唐钢、河钢邯钢、新兴铸管3家企业入围钢铁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少,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少,至今全省没有独立于企业之外的专门从事钢铁新材料研发的专业机构。
五是企业个体规模与产业体量不匹配。河北省目前千万吨级钢铁企业数量明显偏少,省内钢铁企业竞争强度偏高。近年来,虽然先后组建新武安、渤海钢铁、冀南钢铁、太行钢铁、永洋钢铁等集团公司,但总体上看,河北省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未进入实质性阶段,退城进园产能置换项目进展缓慢。
|